2009年6月14日

會後

一、陳弱水老師準確的指出了宗憲學長的問題,家族起源真的不可信呀XD
學長雖然覺得家族起源有問題,但還是不自覺的相信此說法 (由西向東遷
徙就是明證)

二、修安學長討論家族起源注意後人的建構,四姓或八姓入閩傳說應是閩
中豪族士族化、中央化後演生的結果。閩人援引全國知名郡望當自己的郡
望。

三、張蓓蓓老師的討論有些瑣碎,立新學長用聚書來看士族退場這點很有
意思。

四、怡青學姊認為關隴集團在隋代就已經開始廣泛吸納山東或南方人材,
修正了陳寅恪學說。針對第三部分禁衛大將軍的社會結構提些討論。

a.學姊先談地域分佈,由於無法查證禁衛大將軍的郡望或本貫,以下的
討論一律視為本貫。不過如果細察那張本貫統計表,裡面有不少應是郡
望而非本貫(學姊前引岑仲勉已注意到郡望與本貫並不相同),例如河東
薛世雄,博陵崔弘昇、崔彭,河南洛陽元氏家族,他們目前的居所(也就
是本貫)在何處?是無法確定的。

b.表三為隋代禁衛大將軍在前朝任官系統表,扣除掉南方跟來源不明的八
個人,有五十一人都曾在北周任職,學姊把他們都視為「北周系」,此處
北周系官員(例如崔弘昇、崔彭)在表二卻算是北齊系統(因為他們的「
本貫」在山東),這裡有沒有矛盾之處呢?能不能把這些擁有山東本貫的
武人視為關隴集團而非山東集團,因為他們早在前朝時(北周)就已有任
官,甚至於他們的父祖就已是北周朝廷的一員。

c.學姊有發現到禁衛大將軍中85%來自北周政權,他們的父祖則也有七成
來自北周政權,完全沒有人來自北齊政權,學姊認為這是隋代延續北周政
權的表徵,其實這點與結論有衝突(隋代已不再固守關隴集團的關中本位
政策,山東地區人才已受重用)。隋統一後根本不用北齊系武人來當禁衛
大將軍,應該視為關隴集團的排他性。再者,前舉本貫為山東的人才其實
應該視為關隴集團的一員,他們可能在東西魏分裂時就已經隨著宇文氏進
入關隴,已經不能算是山東地區的人才。如果真的要說隋代不固守關中本
位政策,應該要用隋代重用北齊系武人來當例證,不過在禁衛大將軍這個
case中,我們看不到有人來自北齊。

1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非常感謝對本文的討論,以下容作者回覆:
1.郡望或本貫問題:作者已在文中定義,「由於無法查證禁衛大將軍的郡望或本貫,以下的討論一律視為本貫。」礙於史料無法詳查郡望或史料,此為寫作的困難。若筆者能提供明確郡望或本貫,作者將萬分感激
2.表二與表三所討論的重點不同:表二以本貫論,表三以前朝任官論,當然會出現屬於不同系統的情況,兩者討論立基點不同,是否無法一併而論?
3.本文從不同角度探討關隴集團問題:隋代已有山東集團與南方人士擔任隋代禁衛大將軍,由此情況看來,推知隋代已不完全固守關隴集團的官中本位政策,似乎不見得非得要重用北齊系武人才能下此結論。

非常感謝版主的意見,本文已重新修訂,即將刊登,若有任何意見,歡迎批評指正,萬分感激!

古怡青 拜上